历史沿革
京都大学经济学部曾于二战之前设立东亚经济研究所,并曾有一段时期创办相应学部致力于中国经济的研究。但随着二战结束该研究所被关闭,组织性的研究实质上已无法继续,此后相当一段时期,经济学部有关亚洲的研究仅限于由少数教员个人开展。
然而,现实社会的变革给有关亚洲研究的上述现状带来了巨大转变。上世纪90年代,正如世界银行推出《亚洲奇迹》(1993)一书所示,当时东亚经济已备受世人瞩目,直至2000年,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增长,给亚洲研究领域 带来巨大冲击,有关亚洲经济的研究才得以蓬勃开展。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谱写了人类史上新的篇章,业界普遍认为阐明其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。此外,来自历史上与亚洲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的关西企业、实业界在关西地区设立东亚经济专门研究机构的呼声也日益高涨。再者,在经济学研究科内部,以亚洲经济为研究课题的教员人数同样与日俱增。借助诸如此类的有利条件,经济学研究科得以于2002年12月设立以“多方面阐明中国以及东亚产业、经济”为目的的“上海中心”。设立之时,其所以以“上海中心”命名而非“中国经济研究中心”,不仅意在表明本中心的研究对象并非仅限于中国经济,也因为同时期与复旦大学的合作正稳步推进。是年秋,由京都大学校友会以及关西实业界赞同本中心设立宗旨的个人,设立上海中心协力会,为本中心提供资金支持。此后,时至今日,本中心活跃开展东亚经济、经营领域的调查研究活动,同时也致力于人才交流并重视研究成果在经济社会上的应用 。
2010年4月,以同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合作院校关系为契机,为明确表示本中心亦把中国以外的东亚诸国经济纳入研究对象,正式更名为“东亚经济研究中心”。
东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堀 和生